-
道德真经传
作者:陆希声 分类:道教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3.55万字+
最近更新:道德真经传卷之四
《道德真经传》,唐陆希声传。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无求备斋影印清道光间钱熙祚刊指海本(简称指海本)。是书未标章名。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注以儒解《老》,以道为体,名为用,仁义为道德。
更新时间:2025-06-26 09:40 立即阅读 -
春梦琐言
作者:佚名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51万字+
最近更新:正文
《春梦琐言》是明代情色短篇小说,作者不详,卷首有沃焦山人序言。 作品写书生韩仲琏游山水时步入一洞,过洞见一庭院,由丫环引见主人李姐、棠娘。仲琏夜宿不能寐。李姐、棠娘秉灯而入,乃交欢。山鹃叫过屋顶,仲琏警觉,已失两女所在,凭石而坐,置素李,海棠两树间。两女为树精。仲琏怅然题诗而还。情节、人物设置颇类《游仙窟》。《春梦琐言》反映晚明士人在幻境中的婚外恋,视性为美而不是恶。
更新时间:2023-09-01 16:43 立即阅读 -
花影隔帘录
作者:佚名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3.28万字+
最近更新:跋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作者生平不详,或非汉人所作。成书于清末。
更新时间:2024-12-27 14:28 立即阅读 -
美妇人
作者:佚名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0.95万字+
最近更新:(五)
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匹骏马,不知不觉的已到了郊外。
更新时间:2023-09-01 16:36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4-12-27 14:11 立即阅读
-
玉蟾记
作者:崔象川 分类:长篇小说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9.68万字+
最近更新:第五十三回 恬淡人草堂闲话
玉蟾记(又名《十二缘评话》丶《十二缘美女玉蟾缘》丶《十二缘玉蟾记》) 玉蟾记版本:光绪元(1875)年重镌本。六卷五十三回。 玉蟾记作者:题“通元子黄石着,钓鳌子校阅,餐霞外史参订,红杏道人校字”。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作者为崔象川。 玉蟾记内容:叙述张昆与十二美女铲奸除恶最终完婚的故事。故事背景是明朝嘉靖皇帝在位二十年后,奸相严嵩乱政,忠臣良将纷纷牺牲卫国的故事,全书结构严谨考究,文句平易近人,寓含果报醒世深意于其中,实为一耐人寻味之古典小说佳作也。
更新时间:2021-11-29 20:39 立即阅读 -
九尾龟
作者:张春帆 分类:古典名著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75.95万字+
最近更新:第一百九十二回 阻星期曲房惊好梦 行酒令东阁宴嘉宾
《九尾龟》系晚清著名的艳情小说,其内容主要是描写妓院情况与嫖客的狎妓生活,鲁迅先生勾勒有清一代"狭邪小说"的发展脉络,殿后的就是这一部《九尾龟》,可见此书在小说史上有一定地位。曾被胡适称之为“嫖界指南”。在一百九十二回的鸿篇巨制里,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写了妓女、流氓、帮闲、腐吏、商贾、戏子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叙述了刁妓讹诈、庸臣弄权、官商勾结、公报私仇等奇奇怪怪的事件,深刻刻画了中国近代都市生活的众生相,充分反映了晚清社会政治的黑暗与腐败,具有一定的批判现实意义。
更新时间:2023-09-01 16:33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4-05-13 08:59 立即阅读
-
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4.56万字+
最近更新:第五本·第四折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0-04-05 15:58 立即阅读 -
贪欣误
作者:罗浮散客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4.17万字+
《贪欣误》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回目前标出主人公的名字。除第6回外,均为该代题材,劝人行孝,行侠仗义,自由择配等。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识价值。该书主旨在劝诫世人勿行不义,勿贪财恋色,并对仗义任侠者予以褒奖。该书叙述市民生活生动细腻,人物形象鲜明,但多数未能脱出因果报应的窠臼。
更新时间:2022-12-02 17:40 立即阅读 -
风尘侠隐鹰爪王
作者:郑证因 分类:近代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17.74万字+
最近更新:第一百四十五回 瓦解匪帮鹰爪王重返清风堡
《风尘侠隐鹰爪王》又名《鹰爪王》为清末民初北方武侠小说作家 郑证因 的成名代表作,故事节奏明快,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主要叙述淮上大侠王道隆(即鹰爪王)与凤尾帮结怨,率领淮阳派及西岳派等侠义道英雄,前往雁荡山分水关十二连环坞(即凤尾帮总舵)拜山的历程。社会动荡时期有志之士行侠仗义逐渐成长为一方豪杰的历程。小说的总体风格偏向于粗犷豪放、刚烈火爆,有一江湖豪杰的英雄气。读来武侠风飒爽,让人酣畅淋漓。
更新时间:2022-12-02 17:47 立即阅读 -
大道真传
作者:魏尧 分类:道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34万字+
最近更新:大道真传
《大道真传》是西蜀魏尧(则之)口述,由浙东陈孟笔录整理而成。《大道真传》所示最详尽处,当为“火候”一事。火候是丹学三大奥秘之一,为秘不轻传的机要,能掌握火候则丹可成,昧于火候万无一成。《大道真传》将火候逐节剖析,井然有序,可循层次而验。《一贯天机直讲·发端》中云:“谨于火候之逐节事条,紊其次第,少隐其义,以便学者自证。”《真传》和《直讲》实相表里,宜互相参照发明。凡《直讲》中未发之“火候逐节”,皆可从《真传》找到答案,故务请学者于两本细细参研。
更新时间:2024-05-13 09:08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2-12-07 09:20 立即阅读
-
西游记传
作者:杨志和 分类:古典名著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6.82万字+
最近更新:附录: 梦斩泾河龙
杨致和《西游记传》和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与名著吴承恩《西游记》,都成书于明代。三书关系如何,孰先孰后?是朱本、杨本删节了吴本,抑吴本继承完善了朱、杨两本?学术界至今尚未获得一致的定论。本书适宜于古代小说爱好者阅读,更是小说史研究特别是《西游记》研究工作者的必备资料。
更新时间:2024-12-27 14:31 立即阅读 -
地藏经
作者:释迦牟尼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07万字+
最近更新:嘱累人天
《地藏菩萨本愿经》(梵文:Kṣitigarbha-bodhisattva-pūrva-praṇidhāna Sūtra,藏文: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ཡི་སྙིང་པོའི་རྩ་བའི་སྨོན་ལམ་གྱི་མདོ་ཞེས་བྱ་བ་བཞུགས་སོ།།),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简称《地藏经》,大乘佛教典,是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之宏大愿望的经典。明朝莲池祩宏大师,为本经所作的题跋中,称此经由唐代实叉难陀译,而当时明朝流通本,译者多半题为法灯、法炬,此二人的生平及时代皆已不可考。目前的流通本,题为唐朝实叉难陀所译,明朝时则题为法灯、法炬所译,实际上的译者及译出年代不详。
更新时间:2023-01-19 13:42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5-04-03 16:10 立即阅读
-
续命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3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续命经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先敬礼观音,祈愿救助娑婆世界重罪者,安著涅槃解脱地。次谓念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一佛两菩萨名号,可离生死苦,永不入地狱。再次发十愿,均属“风雨顺时行”、“国王寿万岁”之类社会人事方面内容;又发四愿,希眼、耳、口、手不触恶业。最后总发一愿:“总愿当来值弥勒,连臂相将入化城。”本经最初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被判为伪经。历代大藏经均未收载,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1-19 15:15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5-04-03 15:58 立即阅读
-
要行舍身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7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要行舍身经
全一卷。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经之大意谓,人于临终之际,若能以欢喜之心(心心相续)施舍自身皮肉筋骨于一切有情,则可不堕地狱,天曹地府之罪恶记录亦将随之消失。此经于唐代智升所撰开元释教录中受到严厉批判,被断定为伪经,而反对将之编入大藏经中,然民间普遍信仰流传此经。近代于敦煌发现十余种本经之手抄本,其中以英国学者史坦因(M.A. Stein 1862~1943)所发现者为最优。
更新时间:2023-01-19 15:19 立即阅读 -
漆园指通
作者:净挺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4.11万字+
最近更新:漆园指通卷之二
禅宗公案众多,无不以“直指本心”为极则。明末清初的俍亭净挺禅师著有《漆园指通》二卷,以禅宗公案会通《庄子》,从而使《庄子》成为“见性成佛”的典。对当时明朝遗儒流行的庄学思想提出不同的认识,将庄子学术定位为\'释家教外别传\',并以禅学思想全新注解《庄子》,对《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大宗师等篇章都作了符合禅学思想的新阐释。俍亭净挺同大多数逃禅遗儒不同的是,他在精神上完成了由儒而禅的内在心灵转化,并以禅为生命的最终归宿。这种心路的巨大转变既是世变的‘不得已’所造成的复杂矛盾的心态反映,也是儒释道三教思潮合一倾向在明清学术思想上的反映。
更新时间:2023-01-19 15:21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