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王经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23万字+
最近更新:仁王经疏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仁王经》的注释书。敦煌遗书藏本。为斯2502号,首残尾全,存八十一行。尾有题记:“开皇十九年六月二日抄写讫。”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号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疏释“我闻”(残,惟存十五字)、“一时”四字;后一部分明《仁王经》所宗。两部分中间留有一段空白。从抄写形态看,两部分所疏应为同一经。《敦煌宝藏》则据前段将此号定名为《法华论》。在本疏中,作者认为《仁王经》以真性为宗,是如来圣弟子说;在菩萨、声闻两藏中,属菩萨藏收,为根熟空顿教法轮。本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6 立即阅读 -
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81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智慧海藏经卷下
又名《佛性海藏经》、《智慧海藏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二卷。北致98,首尾俱残,存二百二十九行。英国藏有S.2169、5181等。经文谓佛临涅槃,大众哀恋。佛应除疑菩萨之请,说众生之所以在三界轮回受苦,是因三毒箭之所射,四蛇之所啮,五狗之所盗,六贼之所怖,七杀之所没,八邪之所牵,万恶之所簇。然后逐一解释上述“三毒箭”、“四蛇”等法数的含义。又宣说受持此经的功德,最后宣说涅槃因缘。最初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判为伪经,故为历代大藏经所不收。于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3 立即阅读 -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51万字+
最近更新: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佛典注疏。所疏为唐道液撰《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首之道液自序及所引僧肇《维摩诘经序》。前者即名《维摩疏释前小序抄》,唐契真法师撰;后者名《释肇序抄义》,似亦为契真法师述,体清记。两者合为一卷。《小序抄》分“教兴次弟”与“述释所以”两门疏释道液《关中疏序》。“教兴次弟”首先追述佛法东渐的历史,其次论述鸠摩罗什之前佛经翻译存在的问题,最后叙述鸠摩罗什的生平及其在译经史上的功绩。“述释所以”首先阐发写作《关中疏》的原因,谓当今传经习听之徒疏于道理,繁于法相,趋于异端。为矫时弊,故需深研先贤奥旨。言次甚不满于当时佛教界之风气。其次叙述《关中疏》之作者,作时及作用。《小抄序》之末则谓:“余永泰二年(766)时居资圣传经之暇,命笔直书,自为补其阙遗,岂敢传诸好事。资圣寺契真法师作之,用传后进。”《释肇序抄义》分“通明本迹”、“别辨教兴”、“重译所由”、“彰注解所以”等四门疏释僧肇《维摩诘经序》,并附有肇序结构图示。卷末谓“余以大历二年(767)正月于资圣传经之次,记其所闻,以补多忘。”证此文乃体清在资圣寺听契真传讲后所作的笔记。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日本《大正藏》分为两件收入第八十五卷,将《释肇序抄义》误定名为《释肇序》。佛典注疏。所疏为唐道液撰《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首之道液自序及所引僧肇《维摩诘经序》。前者即名《维摩疏释前小序抄》,唐契真法师撰;后者名《释肇序抄义》,似亦为契真法师述,体清记。两者合为一卷。《小序抄》分“教兴次弟”与“述释所以”两门疏释道液《关中疏序》。“教兴次弟”首先追述佛法东渐的历史,其次论述鸠摩罗什之前佛经翻译存在的问题,最后叙述鸠摩罗什的生平及其在译经史上的功绩。“述释所以”首先阐发写作《关中疏》的原因,谓当今传经习听之徒疏于道理,繁于法相,趋于异端。为矫时弊,故需深研先贤奥旨。言次甚不满于当时佛教界之风气。其次叙述《关中疏》之作者,作时及作用。《小抄序》之末则谓:“余永泰二年(766)时居资圣传经之暇,命笔直书,自为补其阙遗,岂敢传诸好事。资圣寺契真法师作之,用传后进。”《释肇序抄义》分“通明本迹”、“别辨教兴”、“重译所由”、“彰注解所以”等四门疏释僧肇《维摩诘经序》,并附有肇序结构图示。卷末谓“余以大历二年(767)正月于资圣传经之次,记其所闻,以补多忘。”证此文乃体清在资圣寺听契真传讲后所作的笔记。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日本《大正藏》分为两件收入第八十五卷,将《释肇序抄义》误定名为《释肇序》。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5 立即阅读 -
华严经文义记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50万字+
最近更新:华严经文义记(卷第六)
一卷。北齐释灵裕撰。释灵裕,俗姓赵,定州钜鹿曲阳 (今属河北省境内)人。身世生平不甚详。出家入寺后,钻研华严宗义。终身事佛奉法,有“裕菩萨”之称。曾担任宝山寺集记,由此开始笔耕。先后撰有 《华严经疏》、《华严经文义记》、《自余内外章疏》、传记等五十余部,总百余卷。其中,灵裕所撰华严疏及旨归合九卷,今所存乃卷六,释经卷第四十九至第六十,盖即疏之末卷也。灵裕从师于道冯,为惠光律师的再传弟子。《华严经文义记》一书内容:所释始自第十知识弥多罗尼,终于第四十三知识普贤菩萨。……故所序知识之数,仅有四十三。此《华严经文义记》一书的价值,较之灵辩之论,惠光之记,诚为逊色。而断句判章,间有独到之处。揆其用意,凡此记所详,多是当时他人文疏所略者。欲洞研华严者,此记亦不可废也。《华严经文义记》的不足之处是,于方广之致,未能多所发挥。此《义记》常见版本为续藏经本,或 《高僧传》 本传。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6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2-16 11:39 立即阅读
-
华严经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75万字+
最近更新:华严经疏
全一卷。作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然非八十华严全本之注释,以其间有跳漏者,故推测本书或系由残缺之片断整理而成者。
更新时间:2023-02-16 11:48 立即阅读 -
华严经章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39万字+
最近更新:华严经章
佛典章疏。作者不详。一卷。首残尾存。首尾均无标题,据内容拟题。略述《晋译华严经》三十四品每品之基本内容,因卷首残缺,故疏释实际从“四谛品第四”开始。行文言简意赅,与法藏《华严经探玄记》或有不同,故颇有参考价值。文末为《四弘誓文》一篇:一者誓断一切烦恼;二者誓修一切功德;三者誓度一切众生;四者誓成一切种智。称“菩提难入,以愿邀期。是以初发心菩萨将欲逝恶修善,广化众生,远求佛果,要以弘誓为本。弘誓既立,则愿无不从。”“最胜菩萨一誓,过于声闻百千劫行。菩萨行愿乃有无量,略举此四,总收都尽。”表现出大乘佛教强烈的重视菩萨本愿的思想,与净土思想相通。此疏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历代经录亦未著录,现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49 立即阅读 -
回向文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0万字+
最近更新:回向文
又作回向文、回向偈。乃课诵或法会结束时,将读经之功德回向于自他或死者,使其成佛往生之文。例如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载之偈(大九·二四下):‘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另如唐朝善导之观经玄义分序偈(大三七·二四六上):‘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皆为一般常唱诵之回向文。回向文除短句外,亦有长文者。
更新时间:2023-02-16 11:53 立即阅读 -
金刚般若义记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55万字+
最近更新:金刚般若义记一卷上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所疏为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经》,但仅存卷首证信序。序谓:所有教典可分为大乘满字法门与小乘半字法门,《金刚经》乃大乘满字所摄。在科分方面,本书反对采用传统的序、正、流通三分法,而采用十二分法:序分、护念护嘱分、住分、如实修行分、如来非有为相分、信者分、校量分、显性分、利益分、断疑分、不住道分、流通分。据吉藏《金刚般若疏》,此十二分法“盛行北地,世代相承,多历年序,而禀学之徒莫不承信”。由此可知,本书当属北方系统。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58 立即阅读 -
还山录
作者:为霖道霈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4.46万字+
最近更新:刻支那福州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后序
凡四卷。全称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又作为霖禅师还山录。明末清初曹洞宗僧为霖道霈(1615~1702)撰,兴灯等编,康熙二十七年(1688)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辑录道霈再住鼓山以后之语录,故称还山录。内容包括上堂、示众、佛事、偈、赞、序、题跋、记等。卷末附录旅泊幻迹一篇,系其自述一生行谊与著作之记录。
更新时间:2023-02-16 12:03 立即阅读 -
华严经纶贯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41万字+
最近更新:复庵和尚华严纶贯
全一卷。宋代复庵撰。又称复庵和尚华严纶贯。收于卍续藏第四册。本书系就八十华严中七处八会三十九品等内容,所作略说。乃研究宋代禅宗化华严教说之代表着作。内容初举经之品数,次记述澄观之一经三分说,并就题号举出三义、叙述会品之所说等,再次则说明四分、五周因果、十玄六相、四法界等,最后之善财童子则以禅宗之教旨为结语。
更新时间:2023-02-16 13:06 立即阅读 -
佛果击节录
作者:圆悟克勤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4.83万字+
最近更新:佛果击节录卷下
凡二卷。宋代雪窦重显拈古,圜悟克勤击节;即雪窦重显拈提百则古则,圜悟克勤对之一一着语评唱。又称佛果击节录、圜悟击节录。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其形式类于碧岩录(为圜悟克勤所编)。所谓击节,即相对于拈古而言,谓击节其间,使人不觉手舞足蹈。全书有百则古则,卷上凡有三十七则:德山示众、雪峰普请、百丈拂子、崇寿指凳、永嘉绕锡、仰山指雪、香严垂语、鲁祖吃饭、雪峰古涧、西堂烂却、钦山竖拳、睦州苕帚、枣树汉国、赵州偷笋、保寿开堂、无业妄想、德山作么、保福签瓜、南泉示众、马祖图相、兴化罚钱、长庆淘金、大梅无意、临济蒿枝、师祖珠藏、镜清问僧、云门法身、三圣金鳞、伏牛驰书、玄沙过患、报慈问僧、船子丝纶、投子一言、祖师六尘、本生拄杖、安国伊兰、玄沙见虎。卷下有六十三则:洞山三顿、大慈示众、黄檗闭门、镜清方便、香林衲衣、本仁示众、国师三唤、投子抑逼、云门示众、智门草鞋、雪峰五棒、径山一点、睦州担板、巴陵示众、则川摘茶、云门裂破、睦州钵囊、雪峰三下、南泉出世、钦山恁么、玄沙问僧、长庆羚羊、圆明示众、南院诸圣、雪峰相见、国师净瓶、茱萸看箭、临济赴斋、三角示众、岩头跨门、太原顾视、云门三病、鼓山示众、睦州毛端、仰山坐次、智门般若、乌臼参堂、雪峰天使、大随普贤、云门新罗、北禅资福、睦州示众、玄沙圆相、南泉卖身、茱萸一橛、夹山生死、保福羚羊、巴陵祖意、赵州答话、耽源辞师、沩仰田中、雪峰覆船、保福扶犁、大梅鼯鼠、赵州般若、德山托钵、雪峰古镜、洞山衣钵、投子三星、洛浦伏膺、香严仙陀、风穴离微、古德沙水。
更新时间:2023-02-16 13:38 立即阅读 -
宗门拈古汇集
作者:白岩净符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37.45万字+
最近更新:卷第四十五
凡四十五卷。清代僧白岩净符编。康熙三年(166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五册。编集自佛祖至南岳下三十三世、青原下三十六世诸师之拈提、机缘;系自宗门统要续集,集录宋、元以前者之拈提语,并补其机缘,对于‘统要’未载之宋、元以后者,则次第续列。其广搜各方语录、行状、碑铭,凡一拈一别、一代一征,皆依统要体例增订编列,得一七○○则,系公案之集大成者。
更新时间:2023-02-16 11:25 立即阅读 -
禅门锻炼说
作者:戒显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95万字+
最近更新:禅门锻炼说跋
全一卷。又称禅林锻炼说、锻炼说十三篇。明代僧晦山戒显著,清代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戒显以为锻炼禅众应如孙武用兵,书中列举锻炼禅众之方法,次第为坚誓忍苦、辨器授话、入室搜刮、落堂开导、垂手锻炼、机权策发、寄巧回换、斩关开眼、研究纲宗、精严操履、磨治学业、简练才能、谨严付授等十三项。
更新时间:2023-02-07 22:19 立即阅读 -
首罗比丘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45万字+
最近更新:首罗比丘经
亦称《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首罗比丘从大仙处得知月光王将于汉境出世,欢喜踊跃,讯问月光王出世的种种具体情况,何人可以得见,如何退破与月光王同时出世之大魔,如何避灾及问当世诸贤等;第二部分叙述大仙到君子国太宁寺,国王等人听到月光将出世,同赴月光所居之蓬莱山中海陵山下闵子窟,询问圣君出世之法则,月光作答,大仙国王等欢喜而去;第三部分为《五百仙人在太宁山中并见〈月光童子经〉》,叙述大仙在太宁山中见到《月光童子经》一卷,宣说咒语,宣扬诵经念咒之功德等等。经中出现大量中国地名、人名。预言申酉年时天下将逢一灾运,同时月光出世,持经行善者可得济度等等。研究者或谓此经是北齐僧人约于公元6世纪70年代前半叶所造。第三部分《五百仙人在太宁山中并见〈月光童子经〉》是北齐之邑师对《首罗比丘经》的说明与发挥,其时约当公元6世纪80年代初,似是僧庆所集。两经的造作地域乃以太宁山为中心地。本经以“末法”思想为理论依据,用月光童子出世作支那国王的预言为线索,结合道教信仰,宣扬修持三归、五戒、十善的简易法门,反映了民间佛教的流传形态。经中宣扬的“常行平等”、“赀租不输”的社会理想,揭露了上层僧侣的堕落,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社会要求。此经为隋《法经录》以下历代经录所著录,均被判为伪经。中国历代大藏经均不收,敦煌遗书有收藏,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但录文首部残缺,可据他本补齐。
更新时间:2023-01-19 15:04 立即阅读 -
无常三启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3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无常三启经
简称《无常经》,亦称《三启经》。佛教经典。唐义净译。一卷。主要内容是佛说世间有生、老、病、死,故不可爱。主旨叫人不要留恋世间,应等观生死。本经在序分前、流通分后各有一长段偈颂,这种组织形式为佛典中所仅见。据《释氏要览》卷下谓,送葬时“可令能者诵《无常经》并伽他,为其祝愿”。故本经当是佛教葬仪所用。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以“疑似”收入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1-19 15:07 立即阅读 -
漆园指通
作者:净挺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4.11万字+
最近更新:漆园指通卷之二
禅宗公案众多,无不以“直指本心”为极则。明末清初的俍亭净挺禅师著有《漆园指通》二卷,以禅宗公案会通《庄子》,从而使《庄子》成为“见性成佛”的典。对当时明朝遗儒流行的庄学思想提出不同的认识,将庄子学术定位为\'释家教外别传\',并以禅学思想全新注解《庄子》,对《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大宗师等篇章都作了符合禅学思想的新阐释。俍亭净挺同大多数逃禅遗儒不同的是,他在精神上完成了由儒而禅的内在心灵转化,并以禅为生命的最终归宿。这种心路的巨大转变既是世变的‘不得已’所造成的复杂矛盾的心态反映,也是儒释道三教思潮合一倾向在明清学术思想上的反映。
更新时间:2023-01-19 15:21 立即阅读 -
一贯别传
作者:吹万广真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5.73万字+
最近更新:一贯别传卷五
主张三教道理一贯的论著。五卷。明·吹万广真撰。收在《嘉兴藏》。本书内容是在阐述儒道释三家重要典籍的精义,或以一经、一章为范围,或单就一句话发挥。卷一为〈儒宗〉,所解的儒家经典有《易经》及《四书》。卷二为〈玄宗〉,解《老子》、《庄子》及《文始经》。卷三至卷五为〈释宗〉,卷三解《心经》、《金刚经》、《弥陀经》、《四十二章经》、《维摩经》、《楞伽经》、《圆觉经》;卷四解《楞严经》;卷五解《法华经》及《华严经》。明末,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儒家亦究心禅学,主张儒释一致。而佛教徒之间也盛行三教融合的见解,如明末憨山德清注《中庸》、《老子》、《庄子》;蕅益智旭注《四书》、《周易》,本书即是这种风气下的作品。作者认为三教的道理是一鼎之三足,但仍有人无法通达此意。若要解此障碍,‘必参其别传之眼藏’,即主张以禅宗会通三教一贯之旨。
更新时间:2023-01-19 15:22 立即阅读 -
维摩义记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76万字+
最近更新:维摩义记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首残尾全。尾题“景明原(元)年(500)二月二十二日比丘昙兴于定州丰乐寺写讫”。在现存的各种关于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的注疏中,此《义记》的年代仅次于僧肇的《维摩经注》。自《弟子品第三》阿那律问疾起注疏至全经结束,注疏简练,行文古朴。对全经科分如下:(1)序分,自起始至《佛国品》七言偈,分作三科:遗教序、说法序、献盖序。(2)正宗分,分作两科:略开经宗与广演其义。前者自《佛国品》偈后至《方便品》,略开净土、旧方便、新方便、法身等四义;后者自《弟子品》至《见阿閦佛品》,广演前四义。(3)流通分,分作两科:明法供养,即《法供养品》;明嘱累,即《嘱累品》。这种科分方式为其特有。《义记》将其科分大纲书于全卷之末,亦为传统经疏之未见。历代大藏经均未收,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1-19 15:24 立即阅读 -
药师经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3.51万字+
最近更新:药师经疏之二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是对《药师经》的疏释。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已知敦煌遗书藏有斯2512号,首尾俱残,标题系据内容所拟。疏文起自文殊请问,终于十二大愿。均系边引经文,边作疏释。所引经文与现存东晋帛尸梨蜜多罗、隋达摩笈多、唐玄奘及义净诸译本均不同,或为僧祐《出三藏记集》卷五所载“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秣陵鹿野寺比丘慧简依经抄撰”所成之本。历代大藏经均未收。敦煌出土后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1-19 15:26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