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不语
作者:袁枚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7.94万字+
最近更新:第七卷
《子不语》内容博杂,而且大多借鬼神怪异故事来针砭时世,一般都很形象生动,入木三分。这是《子不语》的一大写作特点。如《全姑》一文就颇有代表性。县令是个以“他人皮肉博自己声名”的无耻之徒,当他得知一对青年男女相爱并私通,就把他们抓起来,各打了四十杖,而且把少女头发剪掉,鞋子扒去,后来得知二人竟结为夫妻,大怒,又把二人抓来,把男子打死,女子发官卖,还振振有词:“全姑美,不加杖,人道我好色;陈某富,不加杖,人道我得钱。”这就把一个理学家不通人性的面目栩栩如生地勾勒了出来。
更新时间:2020-10-27 23:27 立即阅读 -
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分类:词曲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8.66万字+
最近更新:第五十五出 圆驾
昆剧《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剧中歌颂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颐、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汤显祖著。 《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更新时间:2020-10-26 22:43 立即阅读 -
长生殿
作者:洪升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9.05万字+
最近更新:长生殿介绍
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更新时间:2020-10-26 22:26 立即阅读 -
纳兰词
作者:纳兰性德 分类:诗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63万字+
最近更新:纳兰词补遗卷二
《纳兰词》收录的纳兰性德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纳兰词》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的儿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他的诗词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光采夺目。满汉融合时期,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个人超逸才华,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更新时间:2020-10-26 22:17 立即阅读 -
李商隐诗选
作者:李商隐 分类:诗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48万字+
最近更新:李商隐诗选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深情绵邈,富丽精工,形式独具一格的“义山体”,予后代诗人以很大的影响。但其诗寄托婉曲,不易索解。本书精心选取其诗185首,按创作时间先后编排,以注者多年的研究为基,认真参酌古今注家成果,详加题解、注释,颇有益于对李商隐其人其作的理解。
更新时间:2020-10-26 22:17 立即阅读 -
增补红楼梦
作者:琅缳山樵 分类:古典名著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58.91万字+
《增补红楼梦》是《补红楼梦》的续集。书接《补红楼梦》末回,开篇叙甄士隐与贾雨村已成仙,二人来到芙蓉城,与宝玉、惜春及警幻仙姑等评《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绮楼重梦》、《红楼复梦》及《红楼圆梦》等红楼续作。作者借人物之口表明了自己对《红楼梦》及其续书的看法。他认为《红楼梦》所表现的是“离恨天上自在乐逍遥”,“烦恼人间浮生苦若梦”;宝玉并非是个单纯儿女私情的追求者,而是个“久已就喜欢放浪形骸之外”的人。
更新时间:2024-12-27 14:32 立即阅读 -
续红楼梦
作者:秦子忱 分类:古典名著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30.52万字+
《续红楼梦》的作者是秦子忱。根据书前的序文、题词可知,作者字子忱,号雪坞,陇西人,曾任山东兖州都司(正四品武官)。 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四》,此书有刊刻本、石印本和排印本三种。现存世的刊刻本有嘉庆四年(1799年)抱瓮轩初刊本,共三十回,今藏于浙江图书馆等地。此书内封题“嘉庆已未新刊,续红楼梦,抱瓮轩”。
更新时间:2020-10-14 13:48 立即阅读 -
绮楼重梦
作者:兰皋主人 分类:古典名著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1.17万字+
《红楼梦》的续书之一。《绮楼重梦》又名《红楼续梦》,1805年坊刻本,作者署名兰皋主人。兰皋主人不知何许人也,只从序言中的“吾家凤洲先生”推测出原本姓王。 《绮楼重梦》,(清.兰皋居士著 光绪聚珍堂藏本)警幻仙追述红楼梦,月下老重结金锁缘,补续《红楼梦》以此为最,是书有淡如,瑞香,玉卿,犹《金瓶梅》中有潘金莲,李瓶儿、林太太,然其结局,令人有美人黄土之叹。
更新时间:2020-10-14 13:35 立即阅读 -
后红楼梦
作者:逍遥子 分类:古典名著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3.97万字+
曹雪芹著《红楼梦》自传世之后,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出于对故事境界的无限向往,对书中人物的崇拜与同情,读者不免对人物的命运有各自的看法,“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些看法往往迥然不同。这就让许多文人萌发了续写《红楼梦》的想法,以表达自己的见解。众多书商见有利可图,甚至请人专门续写,以牟取暴利。故而《红楼梦》的续书多达几十种。这些续书包括本书在内,都以原书的主要情节为基础,为主线,但表现了与原作不同的主题。本书旨在为黛玉翻案。尽管作者同情黛玉复生前的反叛、孤傲,但为了让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不惜让复生后的黛玉性格大变,孤傲中少了柔情,一心振兴贾府,忙于事业,渐渐入了《红楼梦》中琏二奶奶王熙凤的老路。这种截然的转变,我们是难于接受的。而且,作者亦有用封建伦常改造黛玉之嫌。明明是封建思想的叛逆者,最终成了封建秩序的维护者。贾政的许多开明之举是颇令人费解的。作者归因于惧怕贾家的根子——宝玉旧病复发,恐怕不能说服人。
更新时间:2024-12-27 14:32 立即阅读 -
大唐狄公案
作者:高罗佩 分类:长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03.15万字+
最近更新:太子棺柩
《大唐狄公案》全书以中国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人公,描述狄公在州、县及京都为官断案、与民除害的传奇经历。全书故事纷纭,案情凶险,情节扣人心弦,谜底逼人追索。文字生动且充满趣味,笔下的唐代社会活力十足,外国人、奸商、美女,甚至僧道尼姑、沙门教人群聚一城;所描绘的风景、房舍、衣饰、日常用品又经过详实考证。作者笔下的狄公迥异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青天大老爷”,他有独到的办案风格:重效率而轻缛节,讲操守而又善变通,重调查推理,而不主观妄断。狄仁杰断案如神,被西方读者称为古代中国的福尔摩斯。
更新时间:2020-10-11 17:47 立即阅读 -
万花楼
作者:李雨堂 分类: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5.49万字+
《万花楼》全称《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又名《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传》,作者是李雨堂。 演绎英雄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抗击外侮、斥佞除奸、忠君报国的故事。包公断狸猫换太子案,杨、包、狄与奸相庞洪(即庞吉)的斗争都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杨宗保的老成持重,狄青的血气方刚,包拯的足智多谋,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更新时间:2020-10-10 21:19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0-10-10 21:00 立即阅读
-
彭公案
作者:贪梦道人 分类:长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85.23万字+
《彭公案》是清末长篇公案小说,作者贪梦道人。“彭公”指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循吏彭鹏。全书共341回。书中大部份情节实属虚构,描述了彭公在江湖豪侠的帮助下,如何惩治贪官恶霸、绿林草寇的故事。塑造了李七侯、黄三太、杨香武、欧阳德一批侠义之士的形象。前部侧重描写彭公断案,后部则是江湖恩怨。 评书艺人讲说《彭公案》向分两派:一派讲到后半部彭公奉旨西征西夏,无马玉龙这个英雄人物,称“忠义西巡”。另一派后半部彭公西征,以马玉龙为书胆,称“龙虎西巡”
更新时间:2020-10-10 20:13 立即阅读 -
包公案
作者:安遇时等 分类:古典名著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7.46万字+
最近更新:第一百则 三宫经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全名为《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又称《龙图神断公案》。公案小说,明代的公案小说,讲述包公破案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大公案之一。影响较大。全书十卷,安遇时编。编著者安遇时生平事迹待考。 《包公案》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其内容虽不连贯,但包公形象却贯穿全书。与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包公案》的成书,也是源自民间故事的流传。宋元时代,商业、手工业的发达造成了都市的高度繁荣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在工商荟萃、人稠物穰的都市中,为适应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一种适合市井平民的“说话”艺术诞生于“瓦肆勾栏”之中。说话艺人敷演的故事被称为“话本”,后经文人整理,这种话本便成为最初的通俗短篇小说了。
更新时间:2020-10-10 17:58 立即阅读 -
施公案
作者:佚名 分类:长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16.67万字+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前八卷九十七回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仕伦在黄天霸等江湖侠士辅佐下铲除贪官污吏、破案捕盗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0-10-10 17:24 立即阅读 -
窦娥冤
作者:关汉卿 分类:古典名著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64万字+
最近更新:第四折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更新时间:2020-10-10 15:03 立即阅读 -
道德经(附译文)
作者:老子 分类:儒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9.53万字+
最近更新:第81章 为而不争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不分章。后分为81章,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 《道德经》是阐述“道”和“德” 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思想内容微言大义,一语万端。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更新时间:2020-10-10 14:57 立即阅读 -
警世通言
作者:冯梦龙 分类: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38.25万字+
最近更新:第 四十 卷 旌阳宫铁树镇妖(2)
《警世通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完成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史传和小说。故事描述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 《警世通言》与作者稍前完成的《喻世明言》、以及稍后完成的《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更新时间:2020-10-10 14:17 立即阅读 -
周易全解
作者:金景芳 分类:术数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8.35万字+
最近更新:言与意的矛盾
本书分三部分:一、周易注译与解析;二、周易研究;三、易经的智慧。其中,周易注译与解析,对《周易》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论述阴阳变化规律作了深入的解析;通过对卦例分析,探索卦爻义理,取其精华,剥去迷信外衣,意在使初接触《周易》的人们对易学获得一个整体的概念。周易研究,对《周易》内容做了全方位的象数探索和义理发挥,以现代人的全新视角回答了如下问题:为什么《周易》能够以其强大永恒的魅力,吸引着历代帝王将相、平民百姓、鸿儒学者、江湖术士?为什么奇人智者、凡夫俗子能够从中找出国家治乱振兴,个人生死得失的合理解释?又为什么能令现代人追寻到对“天、地、人”的本质认识,决定“当为”抑或“不当为”,以便趋吉;避凶。得到事业的成功。易经的智慧,通过具体的故事,讲解《周易》的基本思想,使I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周易》。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亦可从中找到经营的方法,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世、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
更新时间:2020-10-10 13:59 立即阅读 -
百家姓
作者:佚名 分类:儒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5万字+
最近更新:中华百家姓一览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三字经》与《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2013年4月14日,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发布当今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在最新版“百家姓”排名前三位的王、李、张是中国最大群体的姓氏,分别有9500多万人、9300多万人和近9000万人,三姓人群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1%,“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於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後,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於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後才逐渐消亡。
更新时间:2020-10-10 13:35 立即阅读